站在窗边的宋国强,心里闪过这样的一个念头。

        毫无疑问,永和是一间极其特殊的企业——他的股东包括17家投资机构以及超过20万个大小股东,作为公司CEO的宋国强,不过只是“打工仔”,他拥有公司1%的股份,而且是员工股。

        也正因如此,在港岛,人们提到宋老板的时候,都会称其为“打工皇帝”。

        作为这间公司的CEO,宋国强所考虑的并不是得过且过,众所周知,SEA商业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其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他们的商业信誉都建立在其执掌企业时,为企业挣取了多少利润。

        虽然,现在永和贸易公司的利润非常可观——凭借着对大陆贸易垄断权。公司每年可以在土特产、矿物以及石油等贸易中,获得十几亿的利润。

        从利润率上来说,永和可以称得上是永安交易所王牌。

        但是这种“特权”又能维持多久呢?

        “如果有一天,他们开放了贸易呢?”

        那天,当金良铭说到与暹罗的贸易时,虽然宋国强很清楚,他们看到的是通过贸易带动政治,想要在南洋体系打开一个缺口。

        但是作为商人,宋国强却不得不考虑另一个现实——一旦他们开放了外贸,不再局限于指定外贸公司才拥有外贸权后,基于对等原则,永和公司也就失去了外贸特许权。

        这些年,永和的利润,就建立在这种“特许权”上——只有他可以和唐山进行贸易,其它任何SEA企业或者个人,都不得从事直接或间接贸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