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城的友谊工业园,就是韩国工人向往的地方,每天,工业园招聘栏前都挤满了来自各地的人们,他们挤在海报前,用充满渴望的眼神看着海报上的招聘启示。

        “盛和服装的待遇可真不错啊,”

        “他妈的,缝纫师的起薪是15000韩元,算上加班费的话……”

        “哎呀,可真不少啊!要求会国语,我的国语不好哇!”

        “国语不好不行,南干都是说国语的……”

        所谓的“南干”指的是企业里的“南洋干部”,在这些外资企业之中,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技术骨干,往往都是从南洋本土雇佣的,他们负责工厂的管理、生产以及技术。

        他们在这里只说国语,不用翻译,这也导致如果员工不会国语的话,很难在外资企业中工作下来,同时,企业内部的通报用的也是汉字。

        也正因如此,想要在外资企业中工作,说国语写汉字是最起码的标准。

        当这些韩国工人们挤破头的盯着招聘启示,想要找到一份自己渴望的工作时,在另一边盛和服装的办公楼内,公司的职员们正在那里忙碌着。

        虽然他们穿着打扮相似,但却是泾渭分明的分成两个群体,所有的外资公司都严格分为南干和韩干,互相除了工作不打交道,吃饭时南干吃小灶,而韩干则与员工一起吃。所有南洋本土来的南干,都可以指挥韩干,而韩干在私下则说是“见官大一级”。

        至于薪水,双方更是天差地别,毕竟南干来海外工作经济是第一驱动力,要他们抛家舍业来这边,企业主支付的薪酬要高出sEA本地才能说服他们。如果不能获得更高的报酬,人们是宁可留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