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医生、工科研究生……大抵上也就是这些人才有机会申请到工作签证,每年15000张工作签证,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是却像收割机一样,年复一年的收割着日本的智力资源。

        早些年刚一开始的时候,日本人还对这种为外国人效力有些抵触。但是面对饥饿与贫穷,很快日本人就妥协了,尤其是那些下南洋的工程师,技术人员给家里寄回东西的时候,慢慢的下南洋就成为了风潮,甚至在日本有了——只有去南洋的才是人才的说法。

        现在,下南洋早就成为日本大学生的梦想。

        每年的元月,在日本所有的大学校园里,都会张贴SEA代表处发布的“急缺人才名录”,而往往名录上职业需求量,又决定了今年的各大学专业的热门程度——人们会根据获得工作签证的机会,来选择专业。

        这自然导致一些专业或是受人追捧,或是遭受冷遇,因为专业直接决定了他们有没有机会获得工作签证。

        不过对于在德岛大学读电子工程专业的中村修二来说,他倒不怎么担心。

        因为电子工程学专业一直都在急缺人才名录上排名第一——在过去的十年里,电子工程学都是第一位,当然也是全日本最热闹的专业,除了医学,就是电子工程学。

        这两个学科是最容易获得工作签证的,以至于有着“南洋专属专业”的说法。

        不过,对于中村修二来说,现在,他最大的拦路虎是什么?

        是国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