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日的航行,飞船接近地球。蔚蓝的星球在视野中逐渐放大,而在地球轨道上,多次扩建后的国际空间站已经不再是一座普通空间站了——而是如同一座太空港口,巨大的太阳能帆板在阳光下闪烁,多个对接舱口停靠着不同类型的飞船——货运舱、无人运输飞船、轨道飞船等等。
为了降低发射成本,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选择了一个新的模式——以国际空际站做为中转站,大型登月飞船发射到太空后,在国际空间站停靠,然后从国际空间站进补充燃料,再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为此,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不断的利用普罗米修斯2型火箭,接连发射了多个大型轨道舱,而其中最大的就是登月飞船的母港
不过他最大的用途还是泊停“方舟号”,方舟号在这里泊停,然后宇航员搭乘其返程,至于矿石则由的专用的无人货运航天飞机运回地球,
飞船缓缓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舱门开启的瞬间,站内的工作人员已经等候多时。
“欢迎回家。”
空间站指挥官的声音从通讯器中传来。
六人在空间站进行短暂休整时,而他们乘坐的“方舟号”则在机械臂的帮助下,由舱外宇航员进行检修,下一月球任务时,他会从燃料补给区,由自动加注系统为其填充推进剂,从而执行月球任务。
经过多年的建设,国际空间站已不仅仅是近地轨道的实验室,更是地月航线的枢纽——登月飞船在这里停靠、补给,再出发,而宇航员只需搭乘常规火箭抵达空间站,再换乘专门的登月飞船,大幅降低了任务成本。
短暂的停留后,六人进入了“返回舱”——这种返回舱,是在早期太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只不过它的重量更轻,成本更低,是由货运飞船带上太空,其发射成本相对较低,在没有航天飞机的情况下,它就是宇航员们返回地球的快车。
返回舱与国际空间站分离。舱体调整姿态,钟型飞船的钝头朝前,准备承受再入大气层时的剧烈摩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