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生产领域的各种技术限制,可以肯定的说,苏联得到光刻机并不能让他们成为半导体强国——毕竟,那只是一台光刻机,至于想要靠着那台光刻机复制更多的光刻机。
“那根本就不可能!”
在调查部的分析中心,十几名来自光刻机生产厂商的专家们分析道:
“芯片制程越小,对各类像差的容忍度就越低,越需要复杂的光学系统来做矫正,所以光刻机的透镜数量越来越庞大,组合也越来越复杂,现代光刻机的成像系统,是动辄30枚镜片的组合。
我们有蔡司制造的世界第一流的光学镜片,有数控镜片加工设备,苏联有什么?”
一位专家用嘲讽的语气说道:
“从我们进口的苏联照相机等光学器材来看,他们生产不过就是一堆只相当于五十年代水平的劣等货而已,虽然便宜,但是光学镜片的精度很差,哪怕就是在军用上,同样也是如此,他们的坦克光学瞄准器的光学镜片精度至少落后西方15年以上,而苏联的“涅曼”侦察卫星的分辨率大概1米上下,而且镜头很小,只有两米左右。
在这种情况汇报下,哪怕他们想要复制光刻机,也是极其困难的,光学镜片的精度不够将会从根本上限制他们的这一能力。
而且,芯片制造是一个体系,并不仅仅只是有光刻机就可以,哪怕就是我们,也需要从欧美引进一些制造材料,才能顺利的制造芯片,而这些材料正是苏联所欠缺的,”
听着专家的分析,主持的会议的调查部常务问道:
“当然,这是好的一方面,那么,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