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前面的十分钟之后,之后的100多分钟脑子里根本静不下来去思考剧情,满脑子都是陈诺的动图。其实导演应该把那十分钟镜头重放10几遍,那样我会觉得我花在电影票上的钱更加值得。”

        24小时点击达到20万,给他的blog点击记录又提升了一大截。

        除了网络上的这些瞎评论之外,严肃媒体也对“如果·爱”进行了评价,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给自家内地的年轻演员造点名气,勾勒的重点居然出奇的一致。

        《大众电影》特约撰稿人孙悟饭:“在电影《如果·爱》中,陈诺以其独特的存在感成为了影片中不可忽视的亮点。他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审美需求,更是电影艺术表达的一种延伸。在这一点上面,陈可新导演无疑是成功的。他用了简短的不到10分钟,就把这部电影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或许很多年后,当我们回顾陈诺的演艺生涯,他戴眼镜翻书的那一幕,就如同梁朝伟在阿飞正传里梳头数钱一般,熠熠生辉。”

        《华夏电影报》时评::“假如陈可新仅仅是希望用开场的一段戏留下观众,那他可打错主意了。一部电影的好坏,绝不是靠某一个男人的搔首弄姿就能够决定的。华语圈第一部歌舞片,不过尔尔。打磨自己,讲好故事才是一部好电影成立的基本条件。然而在这部电影里,我们只看到了一个根本不成立的故事。作为一个歌舞片,相信它的票房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我们必须警惕,可能从这一天起,中国电影将进入噱头大过内容的时代。”

        《当代电影》电影专栏落落:“看完《如果·爱》,我要说没有人比陈可新更会拍男人。他将陈诺这个哑巴瞬间从京城外的荒野拉到了灯红酒绿的上海滩,成为了一位性感又潇洒的绅士。如果不是知道陈诺的年龄,真要忘记他还是未满20的少年。虽说那一段歌舞,他跳得差强人意,歌也只能说勉强入耳,但公交车上翻书的那一幕,他眼神里的挑逗与性感直抵人心。我要为陈诺鼓掌,假如说整部电影是陈可新精心酿造的美酒,那陈诺的演绎毫无疑问是最醉人的那一口陈酿。”

        王萌手里就拿着一本这周新鲜出炉的《当代电影》,看到这儿,她忍不住笑了笑。写这篇影评的这个叫落落的影评人百分百是个女生,因为她也是女生,她懂。

        本来在床上躺着的袁杉杉突然侧过身体,探出头来,长发如瀑般垂落,问道:“萌萌。你看完没有?能不能借我看看?”

        王萌把杂志一扣,向上一举,大大方方的说道:“看完了,给。”

        王萌没有站起来,袁杉杉就有些费劲的探出了半个身体,伸手来拿。她睡衣的领口有些低,一大片白腻滑弹的雪肉映入了王萌的眼睛,她心里有点酸,稍微站了一点起来,递到了袁杉杉的手里。

        大很了不起啊,整天到处晃悠。

        袁杉杉拿过杂志,都还没翻,杂志自动掀开到了某一页。看了看标题和书页上的折痕,袁杉杉在心里不屑的哼了一声,天天装什么文艺少女,还不是在看陈诺,还以为你真不食人间烟火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