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思绪被周围突然爆发的惊叹声打断。
四首诗被单独用一张大纸写好,贴在了屏风上的正中间位置,立刻引来众人围观。
“这''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写得多么生动!”一位中年文士指着《夏池》赞叹道,“小荷尖角上的蜻蜓,仿佛就在眼前一般!”
“我从未想过咱们镇子边上那小小的泗水河畔,竟然也有这么美的景象!”一位富商拍着大腿道,“待明年春日,定要带着妻女去泗水边逛上一逛!”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好诗!好诗啊!”又一人击掌称赏,“这首《春日》当真是上上佳作!”
人群中,一位白须老者捋着胡须,目光灼灼地盯着《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短短二十字,却将山中秋夜的清幽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真乃神来之笔!”
“要我说这《夏池》才是真上等,”一位身着锦衣的年轻人插话道,“阅览后只觉此刻的自己宛如置身于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之中。这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整首诗里没有一个夏字,全都在描写小池,却满溢了夏的气息。”
最后,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冬日聚四季酒楼》上。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一位老儒缓缓念道,“好一个''能饮一杯无'',既是邀约,又带着几分惬意与期待。此诗不仅契合冬日,更是与咱们酒楼的名字相得益彰!”
李牧承站在人群外围,听着这些评论,不禁暗自好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