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现在铆足了劲,就想搞出一款能在高空高速环境下、作战速度稳稳超过六百公里的新战机。

        可惜,风洞里试了好几种方案,都在高速高压下折戟沉沙,飞机承受不住那种极端应力!

        李启樘拿起另一份数据翻看着,忽然抬头道:“老钱,老杨,你们说,咱们是不是钻进死胡同了?”

        他放下报告,手指习惯性地敲着桌面,“咱们一直在材料、在机体结构上使劲儿,想着怎么让这铁疙瘩更硬、更能扛揍。

        可问题的根子,是不是从一开始的气动布局上就歪了?或者说,咱们的设计思路本身就有点……嗯,不够奔放?”

        “哦?启樘,你有什么想法?”杨格明立刻来了精神,身体微微前倾。

        钱成宁也投来询问的目光,紧锁的眉头稍微松动了些。

        李启樘放下数据,比划着说:“一架飞机能不能扛住高速高压,关键在哪儿?”

        没等两人回答,他就自顾自说了下去,“我看就三块:座舱气压、机翼和尾翼!

        高空高速下,座舱气压会猛增!咱们之前借鉴零式搞的飞行服和座舱,是有进步,但还不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