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哪里的货便宜,便宜到连钱都不用给两口吃的就有人愿意跟着自己走。便宜伴随着风险,这些地方往往是旱灾严重到草根树皮都吃光,已经开始人相食的地方,有命去没命回是常态,但如果真的满载而归一定能大赚一笔,毕竟是无本的买卖。
当然,便宜也伴随着没好货。这种地方是不可能不花钱就搞到最值钱的十二、三岁,标致漂亮水灵的黄花大闺女的——这种好货早在几年前都已经卖光了,只能捡点半大小子或者为了口吃的自愿卖身的妇人。
至于成年男丁,人贩子也不敢收,万一黑吃黑怎么办?其余的则是看不上,收了路上容易死,到了也容易卖不出去,赔钱的买卖这些精明的人才不干。
有的人贩子喜欢做这种无本的买卖,自然也有那种手上全是好货走高端路线的。
更多的是混杂着什么都收的,这年头世道不好人比牲畜还便宜,有什么收什么,他们这些小人贩子比不上那些大货商,生意不景气有的赚就行。
秦淮都没想到他有一天能听到一群人贩子抱怨行情不好,生意不景气。
没有买主的时间里,人贩子们都聚在一块大聊特聊生意经,主要是炫耀。
谁手上的黄花大闺女被胡同里的人高价买走了,谁手上模样还可以的男孩被某位有特殊癖好的老爷收下了,xx老爷喜欢什么样的货色,xx府最近想买一批什么样的人,聊得唾沫横飞,一点不担心手底下的货跑路。
也的确不用担心。
这些人贩子共同的手段就是不让货物吃饱,也不让货物饿死,让他们处在半死不活,能躺着就绝不坐着喘气的程度。这货物基本上都是跟着他们跨省而来,有的甚至跨了好几个省,为了省钱是不可能乘坐交通工具的,全靠走。
能活到这里被卖出去的都是身体素质比较好的,身体不行,扛不住的早就死路上了。用这些人贩子的话来说,这也是筛选货品质量的一个手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