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夜莺利用“受害者”人设伪装真凶何其相似。这一点,可以说暗讽了娱乐圈“卖惨公关”。
《搜索》里面有句话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在这部电影里面同样的也展现了,他让电影本身成为“恶的一部分”——观众越沉迷剧情,越成为共谋。
陆子野拍电影不为艺术,而为“洗白犯罪”,很难不让人想象是不是在影射现实中的那些烂片;
为什么说结局部分的彩蛋是电影最大的点睛之笔。
因为,这个结局的反转,反转的不止是剧情,还有所有的角色的人设。
李家辉的反转,讽刺的是,他从真相捍卫者变成沉默帮凶,这一点,从“烧剧本”就可以看的出来,因为那个动作,象征着理想主义幻灭;
夜莺呢?从“被拯救者”变成“终极操盘手”,可以说是颠覆了传统的英雄救美叙事。
陆子野:从庸俗商人升级为“艺术杀人犯”——用电影完成谋杀。
我想陈默导演想要凸显的主题和意图大概是“好人坏人的界限?那只是观众的一厢情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