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那李家辉呢?”白越问道。

        “李家辉?呵呵,你认为他发现了夜莺的身份了吗?其实电影里面他一直都在坚持揭露真相,可是为什么最后放手了?”

        “同情?”

        “不,我认为,他发现夜莺身份后,选择沉默——因真相涉及高层,公开会引发更不好的后果!

        而且你不觉得,很讽刺吗?李家辉的身份是记者,你再想想,当年陈默拍的《搜索》。

        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啊!他们是一群追求真相的人,但什么是真相?”

        “李家辉追求真相,但是当真相真的出来了,有两种可能,他并没有真正的发现夜莺的身份,的确是出于同情,可是某种程度上,他其实也成了掩盖真相的帮凶!是不是很讽刺?”

        “如果他知道了夜莺的身份,但是同样的选择沉默,那么他一直以来追求真相的原则,是不是被违背了?是不是同样的很讽刺?”

        有时候,有些东西,就怕脑补。

        比如周小斌的脑补,就很致命。

        甚至还和《搜索》进行了联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