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反差营销制造记忆点:用欢乐花絮对冲悲剧预期,降低观众心理防线,反而吸引更多人走进影院验证“到底有多虐”。

        再次,主演流量最大化:黄博、胡鸽、杨蜜等国民度加持,让沙雕内容自带传播势能,形成“网友玩梗→主演互动→二次传播”的闭环。

        最后,这种“把片场灾难变宣传宝藏”的策略,堪称近年最成功的反套路营销案例之一。

        陈默看到这篇博文都有些挠头,他总算是明白,当年韩函做自己的作文的题结果答案却是错误的那种感觉了。

        然而后面的走向,也的确完全出乎了陈默这个始作俑者的预料。

        《伤心者》的“鼻涕营销”“花絮营销”持续发酵,网友们的二创热情彻底被点燃。微博上突然冒出个话题#如果伤心者角色有朋友圈#,瞬间冲上热搜前三。

        有才的网友把电影里的悲情角色全P成了沙雕网友——

        何夕(胡鸽饰)深夜发朋友圈:“今天亲手帕时鼻涕拉丝了,像极了我的科研经费申请单(配图:凝胶鼻涕特写)。”

        李青(张嘉益饰演)在地下评论:“如果你当初申请的主题是《最持久的悲伤分泌物》,或许《微连续理论》的结果就不是无人问津了!”

        陈默刷到这条热搜时正在喝咖啡,差点喷了显示器。他反手把链接丢进剧组群:“各位,你们人设崩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