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直播间的灯光重新亮起时,AI陈默已经恢复了那副游刃有余的表情。

        它甚至对着镜头眨了眨眼——这个经过数百万次数据优化的动作,让弹幕又炸出一片“awsl”。

        “现在进入大家最期待的环节。”

        AI陈默打了个响指,背后大屏幕突然裂变成数万个爱心信封图标,“首份小福利由我本尊陈默个人私人赞助提供!”

        “五亿现金红包,五亿封情书,让我们一起走进AI时代。”

        话音刚落,全球五亿观众同时收到系统推送:【您获得AI陈默的专属情书×1】。

        点开后是段10秒全息投影:AI陈默执笔写下的那句“怕月光太凉”,末尾还附带根据每位用户社交数据生成的个性化批注。

        日本女高中生收到的版本是樱花飘落特效,批注写着“你三月在推特分享的赏樱照很美”;

        法国作家则看到墨水幻化成巴黎圣母院剪影,批注变成“你去年差评的那本,其实我也觉得结局仓促。”

        国内某位女网友因为此前在网络上晒分手信,收到的情书令人啼笑皆非:“亲爱的陌生人:见信如晤。刚用0.13秒读完你的故事,我的芯片突然过载——原来人类失恋时,连叹息都带着诗意。

        你说他总把‘多喝热水’当情话,那我便为你折支电子梅花:当你想哭时,扫码就能看到我写的‘怕月光太凉’会变成围巾特效(数据库显示你最爱香芋紫)。

        这样的场景发生在全世界各地,虽然说大家对AI都不算陌生,可是过去大家始终感受到的只是个人的那种单机的体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