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党晒初中纸条:“2009年‘放学小卖部见’纸条vs2024年AI润色版‘你的马尾辫是青春里最烈的风,吹散了我所有故作镇定的草稿’……当年要有这文笔,早脱单了!”

        这批成长于互联网普及初期的用户,对活动既有怀旧共鸣又有技术依赖。

        有人翻出学生时代未送出的情书,用AR扫描功能让褪色字迹重新浮现,动态展示当年折迭成心形的折痕路径。

        “原来我们那会儿的‘撤回消息’是物理版的——把纸团扔进教室后门垃圾桶。”

        社畜翻出2010年高中纸条“放学帮我带辣条”,重新誊抄成:“那年小卖部的辣条是五毛钱的浪漫,现在我能买下整条生产线,却买不回你攥着硬币冲我笑的夏天。”寄出后收到初恋回复:“辣条厂早倒闭了,但你的字比当年工整多了!”

        结果两人都收到了814福利节,卫龙品牌赞助的两箱“辣条恋爱大礼包!”

        到了70/80后这个年龄段的人,他们可以说是书信时代的遗民。

        对书信,对于情书可以说满满的都是情怀。

        已经人到中年的他们,不会像现在的那群00后的年轻人那样,觉得“智者不入爱河”,如今的他们已经是一家之主,或者是为人父母。

        这群中年群体,成为了活动的主力军,也是最踊跃参与这个活动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