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我自己就是个笑话,这十三年间我居然用不同身份给同一个男人当了四次伴娘!”

        “当年他模仿王小贱给我同事难堪,现在成了我离婚诉讼案的对方律师”(附法庭旁听席照片)

        “2011年11月11日,我们在《失恋33天》的电影院认识的,2013年11月11日我们结婚了,2018年12月,他永远离开了我!呜呜呜!”

        同时网络上的寻人启事也开始莫名地火爆起来。

        当大数据都束手无策时,人类开始用最原始的方式大海捞针:

        “找2011年光棍节在蓉城影院3号厅6排9座的小哥,你借我的纸巾上写的开头出版了,版税分你一半!”

        “当年在沪上失恋博物馆偷拍我的姑娘,你镜头里我哭花的妆容现在成了网红仿妆教程,请联系我支付肖像权使用费!”

        “寻京城爱情银行值班员小姐姐,你当年说“存够十年能兑换真爱”时翻的白眼,治好了我的恋爱脑!”

        可以说,这一波情怀杀,彻底引爆了话题。

        让人无语的是,某二手交易平台,突然涌现大量“《失恋33天》原味票根”,标价从999到6666不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