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艺术风格本就有争议空间,封神宇宙的“魔幻写实”设计初衷是为突破传统神话叙事(例:闻仲坐骑的赛博朋克化是对“神性与科技”的隐喻)。我们理解观众落差感,但恳请给予华语特效团队成长时间。即日起开启“观众意见直通车”,所有批评将纳入第三部优化方案。
很快的乌儿鳝转发声明并配文:
“接受批评,但拒绝标签化。从《画皮2》到《封神》,我们团队始终在挑战华语电影天花板。若‘天线宝宝’能唤醒行业对特效人才的重视,这骂名我背了。PS:第三部闻仲摩托已改装新能源,欢迎@陈默老师来质检。”
对方的这份声明和乌儿鳝的转发回应,的确有一点用,但是用处不大。
说白了,作为电影导演,一切都要看作品,作品好了,自然有网友为你背书,不用说观众也会主动帮你解释,反驳。
可是电影拍的不好,那不好意思了,说的再多也是欲盖弥彰。
虽然很快地,其他几家有些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同仇敌忾的意思,比如陈四成等导演纷纷点赞乌儿鳝的转发并且配文:“同档期的导演本就处于直接的竞争的位置,所以过去很少有同档期的导演会针对性的对同档期电影的竞争对手的作品给予点评,因为很难保持客观!”
其实他这话倒是没说错,可惜的是有时候,潜规则就是潜规则,本身就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规则。
只不过,过去大家都保持克制罢了。
可是这次如前文说的那样,完全不一样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