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这么巧,遇上了,要不咱们一起活动?”汪铮提议道,“孩子们虽然小,但一起感受这种氛围,挺好。”

        陈秋铭欣然同意:“好啊。”

        两拨人合为一处,首先来到陵园内的龙城战役纪念馆。纪念馆建筑古朴庄严,内部光线偏暗,陈列着大量的历史图片、文字资料、沙盘模型,以及玻璃展柜中那些锈迹斑斑的枪支、破损的军用水壶、泛黄的家书、生锈的钢笔等革命文物,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不巧的是,馆内工作人员告知,今天的专职讲解员全部外出参加培训了,无法提供讲解服务。

        “没关系,”汪铮主动站了出来,对陈秋铭和同学们说,“我来给大家讲吧。”

        陈秋铭有些意外:“你对这段历史很熟?”

        汪铮点点头,神色郑重:“我就是龙城本地人,从小每年清明、国庆,家里长辈都带着来。这龙城战役的历史,来回听了不知道多少遍,看了不知道多少资料,不敢说精通,但主要脉络和英雄事迹,都刻在心里了。”他的语气里带着一种本地人的自豪与对历史的敬畏。

        于是,汪铮成为了临时的讲解员。他走到大型战役示意图前,开始讲述:“同学们,小朋友们,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发生在1948年的龙城战役示意图……这是解放战争时期一场非常关键的城市攻坚战……”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完全没有了平日里的夸张搞怪。他讲述敌我双方的态势、战斗的惨烈、英雄部队的攻坚、人民群众的支前,讲到动情处,他会指着某张模糊的黑白照片介绍一位年轻指挥员的生平,或者指着展柜里一件普通的物品,讲述它背后动人的故事。

        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像一位熟悉往事的长者,将那段历史娓娓道来。金叶子和其他同学们听得格外专注,仿佛随着他的讲述,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年代,看到了先烈们为了理想和信念,如何抛头颅、洒热血。小朋友们也睁大了眼睛,安安静静地听着,虽然有些地方可能听不懂,但那种庄严的氛围感染了他们。

        走出纪念馆,阳光似乎更加明亮,但每个人的心情都更加沉重而丰盈。他们来到烈士墓区。一排排整齐的墓碑,如同整装待发的士兵,静静地矗立在青松翠柏之间,每一块墓碑下,都曾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