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先请门神!”奶奶拿起那对威风凛凛的门神画像——秦叔宝和尉迟恭。她仔细地将画像背后的托纸撕掉,然后用小刷子蘸上浓稠的浆糊,均匀地刷在画像背面,动作熟练而专注。
“好了,去贴上吧。两边大门,一边一个,可得贴正喽!”奶奶叮嘱道。
陈秋铭拿起刷好浆糊的秦叔宝画像,走到院门口。清晨的寒气扑面而来,呵气成霜。他比划着位置,小心翼翼地将画像贴在一扇门板中央,退后两步,抱着胳膊端详,自觉贴得极正,颇为得意。
然而,下一秒他就愣住了——画像上的秦叔宝面朝门轴方向,这要是把另一边的尉迟恭也这样贴,两位门神岂不是要背对背,谁也不理谁,还怎么合力守护家门?
“哎呀!贴反了!”他低呼一声,赶紧上前,趁着浆糊还没完全干透,小心地将画像揭了下来,暗自庆幸奶奶熬的浆糊粘度恰到好处,重新贴过也没留下什么痕迹。他将秦叔宝贴到另一扇门上,调整好方向。又赶紧回屋拿了尉迟恭的画像,仔细比对后,贴在了对面,确保两位门神是面对面站立,共同御敌于门外。
“差点闹笑话……”陈秋铭松了口气。
接下来是重头戏——贴对联。奶奶一边刷着浆糊,一边不放心地念叨:“上下联可得分清楚喽,右边贴上联,左边贴下联,仄起平收那个规矩你懂吧?你这大学老师要是贴反了,让人笑话,咱家可丢人丢大喽!”
“奶奶您就放一百个心吧!包在我身上!”陈秋铭拍着胸脯保证,经过门神事件,他不敢再大意。拿起每一副对联,他都先小声念一遍,仔细分辨平仄和尾字的声调,确认无误后才郑重其事地贴上去。大门对、房门对、里屋门对……一一贴好,红纸金字映衬着老旧的木门,过年的气氛瞬间浓郁起来。
接着是粮仓的对联。陈秋铭拿起一看,轻声念道:“上联:粮满仓中储富贵;下联:谷盈囤里聚嘉祥;横批:五谷丰登。”
“写得多好,”他感叹道,“这才是最实在的期盼,农民一年到头,不就图个仓廪实、衣食足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