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统计机构就安排人做了这件事。
他们统计了将近三千个样本,反馈回来的结果是,他们都是早就听说了《荣耀之路》这部片子拍得很不错,是陆严河和商永周共同主演的获奖影片,之前早就想看来着,可是点映的影院要么太远,要么抢不到票,今天终于有机会在附近的影院买到票了,所以就来看了。
票房统计机构的分析结果是,有67%的观众,以前是不爱到电影院看文艺片的。
他们平时也不关注文艺片,这一次会来看《荣耀之路》,有的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朋友圈时不时会看到关于这部电影的一些讨论和观影感受,让他们对这部电影产生了兴趣。有的是知道这部电影拿了很多奖,所以想看看这部影片到底好在哪里。
这样一个分析结果,被业内一总结,无他,就是战线拉得够长,所以这部电影就慢慢打开了,让很多人知道了这部电影,然后慢慢地在一些人的心中埋下了“有机会可以看看这部电影”的种子。
一部电影,上映了两个月之后,哪怕大部分时间只是大规模点映,它的粉丝效应也已经降到了最低。
这个时候还愿意走进电影院的观众,都肯定是因为别的因素被吸引到了。
这个时候,《荣耀之路》的宣传也基本上没有再集中到陆严河和商永周身上。
因为基本上知道这部电影的人,都知道是他们两个人主演了。
这个时候的宣传重心就放到了电影本身已经取得的成就,以及“你是否认为《荣耀之路》能在本届飞鸿奖上有所斩获?”的讨论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