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中文 > 都市小说 > 择日走红 >
        一共有九个制作团队,由九个制片人领头。

        团队式作战,但是,跟大部分的团队式作战不一样的是,编剧、商务以及艺人统筹的部分,都不列入制作团队编制中。

        制作团队纯粹以技术部门的人员为主。

        陈寅这样规定,是为了最大可能地避免团队被整建制挖走——

        对于灵河来说,技术工种相对来说投入较少,而且可替代性比较强,实在被挖走了,也能从行业里及时找来可以替代的。

        但是,编剧、商务和艺人统筹,那都是灵河用自己的资源手把手喂出来的,培养一个人,花费不小。钱还是其次,关键是项目机会。除了灵河,还有哪个公司可以给编剧提供这么多跟组机会,发底薪让大家每个月可以安安心心地写自己的原创剧本,并进行比稿,提供舞台表演的机会,获得观众反馈,去做进一步修改。

        这样的编剧,虽然是新人,却是身经百战历练出来的新人,对任何平台和影视公司来说,都是香饽饽,谁都想争夺。

        如果陈寅不自己直接管理或者是公司有一个部门直接管理和服务这批人,而是把他们分散放到各个制作团队的话,那他们对于公司的归属感,肯定会弱于对这个团队的归属感,尤其是那个团队的老大如果懂得收买人心,回头一个人走,全部都愿意跟着走——

        所以,陈寅现在对于公司的项目,要么是制片人中心制,制片人有了一个好项目,需要找人开发,自己组建团队,然后从公司里找编剧,公司里没有合适的就去外面找;要么,就是剧本中心制,因为公司自己的编剧会产出很多的剧本,一旦评估合格,可以推向市场,这个时候,陈寅就会把剧本优先提供给公司的制作团队,由他们竞标,如果没有团队给出满意的制作方案,或者是没有人愿意做,公司再从外面去找人搭建剧组。

        多向的选择,可以确保核心的创作人长时间地、捆绑式地跟一个制作团队合作。

        而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固定的、不变的,就只有灵河这家公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