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林斯基这么说完以后,三人突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于是米哈伊尔家的客厅顿时就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只是笑着笑着,好像回过神来一点的米哈伊尔:“.”
再这样秘密警察真要哗啦啦地流进来了.
不过在笑过之后,赫尔岑确实没有久留,在用力握了握米哈伊尔的手之后,赫尔岑最后说道:“回见了!我有预感,我们一定会再见的,而且不一定是在圣彼得堡,我会关注您的每一篇作品的,我有预感,您迟早有一天能写出令整个俄国乃至整个欧洲都感到震撼的巨著!”
米哈伊尔:“?”
他日异国再相逢,一声道友尽沧桑?
其实在聊天的过程中,米哈伊尔倒也听出了赫尔岑的一些想法,在赫尔岑看来,对于一个满腔热情、有志于公共事务的青年贵族来说,俄国是没有发展空间的。
这样的想法肯定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对于米哈伊尔而言,他的亲人和朋友们以及他们这些人共同的事业,如今全都扎根在俄国的土地上,如果后面没有被搞,米哈伊尔倒是希望自己能够带领《现代人》熬过1848年以后那段最为艰难的日子。
还是那句话,既然已经在这个位置上了,米哈伊尔愿意承担起自己应该负的责任,纯享受好处却一点事情都不做,这像什么样子?
当然,前提是米哈伊尔并没有被关注到且被采取一定的措施。
真要这样的话,米哈伊尔倒不是一点准备都没有,至少他确实是正在写一些并不容易被审查的稿子,这样就算他人暂时不在了,《现代人》杂志倒是也能靠这个继续维持下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