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在上帝的面上,我们不要在一切教条主义消灭之后又想起强使人信奉某种主义;我们不要陷入您的同国人马丁·路德的矛盾里,他在推翻天主教的神学以后立即借着开除教籍的办法创立了新教徒的神学。
整整三个世纪以来德国完全忙于揭掉马丁·路德的这块新泥皮。我们也不要再制造麻烦事,为的是不再给人类添累赘。
……我们在领导运动的时候不要领导新的固执,也不要扮演新宗教的圣徒,尽管这是逻辑的宗教、理性的宗教。”
——1846年5月17日蒲鲁东致卡尔的一封信
当敲门声响起的时候,米哈伊尔虽然稍微愣了一下,但也并没有多想,而是直接打开了房门,然后他便看到了一个有着典型的俄国长相的男人,他年纪不大,身上的衣服也谈不上有多好,但眼睛却是格外有神。
在看到米哈伊尔的那一刻,这位年轻人一下子就激动了起来,而还不等米哈伊尔开口,这位青年便激动的用俄语开口说道:
“尊敬的米哈伊尔先生,终于见到您了,由于别人的推荐,我最近一直在您的作品,读完后听说您在巴黎实在是很想见见您,就找到了别林斯基先生询问了您的住址”
简单聊了两句后,弄清楚这位青年的身份的米哈伊尔索性直接邀请他进来坐一坐。
就像之前说的那样,俄国如今其实也有不少人正居住在巴黎,而既然出门在外,那么自然而然的就出现了抱团的现象,甚至说巴黎有一些地方就是专门招待来自俄国的旅客的。
像米哈伊尔的话,如今不大不小也算是个人物,在巴黎,只要听说过他名声的俄国人其实很难忍住不来拜访他,毕竟从来只听说法国文化在俄国横冲直撞,结果如今一个俄国人却是在巴黎真正的扬名了?
这种情况下,米哈伊尔出于人际交往和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时代的巴黎的需求,当然还是已经接待了不少正居住在巴黎的俄国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