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梧桐巷走到西头,便是举院街,街头巷尾那些乱世留下的断壁残垣尚未清理干净,却已是行人如织,酒肆林立,摊贩数不胜数,好些胡姬戳在酒肆门前劝酒,丝竹声悠悠扬扬。
那位能做皇帝,到底还是有些本事的。
杨菁沿着举院街往北,视线穿过夫子庙,遥遥就看见一处青色的二层楼,灰扑扑的墙面,古旧的门,门外草棚底下排了一溜人,大体也有十七八个,多是青壮。
她顿时停下脚步,此地乃谛听的梧桐巷卫所。
略算了算时间,应该正在排队等谛听衙门遴选刀笔吏。
一时间,杨菁有点犹豫。
所谓谛听,由前朝安定公主初设,监察天下,说白了,就是天子耳目。
这谛听的刀笔吏可是个好差事,别看不入品不入流,但上限非常高,有自己的升职体系,青衣使、朱衣使,以至紫衣使,都需要从刀笔吏做起。
青衣使正七品,朱衣使正五品,紫衣使更是正三品,要知道,四品就是一道分水岭,多少真正才华横溢的文人士子几十年苦读,争考上进士,也就止步五品,想迈过去,才华,能力,尤其是运道,缺一不可。
且谛听自青衣使起,见官高一级,别看紫衣使只是三品,二品的朝廷重臣在他们面前也客气得很。
若不是谛听招的刀笔吏,约定俗成,一半从平民百姓中遴选,恐怕早成了贵胄子弟镀金弄权的自留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