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瞅见洞厅角落有个池子,快步走到跟前,见到里面池水泛黄,浑浊不堪,池边有少许灰色结晶。

        他蹲下来沾了点池水放在鼻尖轻嗅,果真是硝酸钾的味道……李奕前世是安徽寿县人,就住在八公山附近,山下有很多制作烟花的小作坊,见识过土法制硝的场面。

        李奕抬头扫了一眼,看见了不远处熬硝的灶台,他起身快步走了过去。顿时眼前一亮,从灶台旁边的地面上,捡起一块指甲盖大小的透明结晶。

        “汉超你看看,纯度这么高的硝酸钾晶体,也不知这位左道长用了什么提纯的法子……不过他制作火药的配比更让人好奇,先前那动静已经有很强的爆炸威力。”

        李奕将结晶体递给李汉超,脸上掩饰不住的兴奋。

        古代对于火药的军事应用,最早的可信记载应该在唐末,但威力仅限于爆燃而不是爆炸。

        宋朝人路振在《九国志》中记载:从攻豫章。播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率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以功授检校司徒。

        直到宋朝建立之后,才进入到火药技术的高速发展期,火药开始全面应用于战争,出现了火箭、火炮、火蒺藜等原始火器。

        初期的火药武器,爆炸性能不佳,主要是用来纵火。随着工艺的改进,火药的爆炸性能加强,新型的火器亦不断出现。

        但让人遗憾的是中国的火药技术走的最早,却最终被西方赶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