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上移,是占据画纸顶部约三分之一的俯视图。
这如同苍鹰俯瞰的景象,瞬间将整个街道的空间格局收入眼底。
只见纵横交错的巷道被严格规划,像棋盘上的经纬线,将地块分割成大小相近、方正规整的门铺单元。
每个门铺的大致内部结构,均以简约而明确的线条示意出来。至于街衢的走向、转折、交汇节点,全都一目了然。
而在图纸右侧边缘,并排列着几个重要节点的左视图或剖面图。
其中最显眼的是龙津桥本身的剖面,坚实的石质桥墩以排线阴影表现其厚重感,桥面与水平面精准的角度、护栏的高度形制都被标注出来。
旁边还有一栋临桥高楼的单体剖面图,展现了内部层高、梁架结构乃至楼梯的布局。
不同于此时常见的水墨建筑图样,李奕采用了大量代表虚实、明暗的排线技巧。
关键之处,更用蝇头小楷标注着具体的尺寸数据:“面阔二丈四”、“进深四丈八”、“阶高六寸”,每一项都严谨明确。
李全不免瞪大了双眼,饶是他这些年来行商,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此刻内心的惊叹也无法言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