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余晖渐散,寒意从四面八方袭来。

        告祭天地的庄严鼓乐声犹在耳畔回荡,一缕缕白色轻烟袅袅盘绕在祭台四周。

        郊祀结束,皇帝柴荣并未立刻摆驾回宫。

        而是就地在圜丘旁的巨大空地上,设宴犒劳今日随行的文臣武将,以及那些参与典礼的禁军士卒。

        自后周太祖郭威立国以来,深知天下凋敝、民生艰难,便力倡节俭,于国家礼制、尤其耗费甚巨的祭祀典礼上,要求尽量减少耗费。

        而在去年,兵部尚书张昭、太常卿田敏等体察圣意,复又上奏,恳请再行缩减祭祀所用牺牲之数。

        皇帝亦深以为然,下诏议定裁减,唯有圜丘祭天、方泽祭地,以及祭祀先祖的太庙大典,方可沿用最为隆重的“太牢”之礼——即牛、羊、豕各一头为一牢。

        其余诸多中祀小祀,则一律降等,只以牲羊、豕只来代替,且数目也大为减少。

        即便是今日这颇为隆重的郊祀,虽是以“九牢”为制,但也只是取其象征之意。

        祭祀后并非全牲沉埋或焚烧,仅取牛、羊、豕的头颅部分,投入燎炉以焚烟火敬献上苍。

        再以牲血倾洒于祭台周围的土地,献给滋养万物的大地之灵,以祈求国运兴旺、土地丰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