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至下午。
曜灵渐垂,凛冽的朔风卷过开封城外的荒原。
李奕带人匆匆赶来,他于高处勒马驻足,眯眼望着眼前这片热火朝天的工地。
这片被他私下购置的野地,如今已不再是杂草丛生的荒芜之所——数百名工匠与民夫在监工的号令下挥汗如雨,夯土筑基、砌石垒墙。
一座座雏形初现的怪异建筑正拔地而起。
最显眼的莫过于工地中央那座夯土垒砌的圆形高炉。
炉体加基台高约一丈,外壁用黏土混合稻草层层夯实,内衬则以耐火的黏土涂抹,炉膛下方开有通风口,十几名工匠正奋力踩动着木质风箱。
这是李奕凭借现代记忆,对这个时代的炼铁炉,优化过后的“土法高炉”——虽然远比不上后世的冶炼工艺,但想来对原有的效率会有所提升。
以他所了解的情况,如今的冶炼技术还是以灌刚法为主。
先是通过炼炉将矿石还原,粗制成生铁。再把生铁脱碳、提纯,分离多余的杂质,那就得到了易锻的熟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