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微微点头,不再多说,而是迈步走向那高炉。
此时,工匠们正在热火朝天的忙碌着。
炉旁堆放着从蔡水码头运来的磁州铁矿砂,几名赤膊的匠人正用长柄铁钳将焦炭投入炉口,暗红的火舌从炉膛缝隙中窜出,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硫磺味。
“炉温还不够。”李奕观察了一会儿,皱眉对身旁的监工道,“再加一组风箱试试,把木炭比例提到三成。”
人类利用铁的历史非常悠久,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满足用途的钢材无法大规模生产。
直至人类历史上首个以生铁大规模生产钢的廉价工艺——贝氏炼钢法的诞生。
在此之后,人类掌握了大规模生产钢材的技术,从交通到基础建设,从军事到生活,钢铁得以被大规模运用。
李奕并非是相关专业的,但他也知道贝氏炼钢法的关键,就在于强化鼓风和加高炉身。
通过加大炉内的风量,使气体压力加大,穿透炉内料层的能力增强,燃烧强度也随之提升,直接提高了炉内温度。
而且这样还能为增加炉身高度提供条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