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那检校官衔,自中晚唐以来,便滥封无度,哪怕是藩镇中的幕府吏掾、将佐衙校,也能得个检校员外郎、检校国子祭酒之类的名头。
以至于街头笑谈里常说:仆射满街走,尚书不如狗。
这里说的仆射、尚书便是检校官衔,因为跟真正的实授还是有差别的。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类荣誉头衔也并非完全不值钱。
纵然前面带着“检校”二字,可“司徒”好歹也是三公之列……此等头衔加于名刺之上,亮于人前,还是挺能唬人的。
至于金紫光禄大夫的散官阶,含金量就更高一些了,虽无实际职掌,但可享受相应品级的俸禄待遇与政治身份。
比如唐代史料中常见的,皇帝赐紫金鱼袋、赐绯银鱼袋,就是在没有达到相应的级别时,特别恩宠予以穿紫、着绯的殊荣。
真要说起来,李奕此次晋升为金紫光禄大夫,才算是正儿八经地跻身于正三品之列。
因为他遥领的德胜军节度使,以及担任的殿前马军都指挥使,事实上只能算使职、差遣,目前并没有固定的品级。
若是依照礼制来衡量品秩尊卑、享受对应待遇,就比如能否服紫袍、佩金鱼袋,主要看的也是散官品阶。
甚至许多官员在死后,所镌刻的墓志铭神道碑上,也往往是散官阶排在最前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