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府后宅,庭院深幽处。一间远离喧嚣的僻静小厅,成了赵匡胤这几个月守孝在家的居所。
厅内陈设极简,一榻、一几、一案而已。案几光洁,不见酒器玩物,唯有一本翻得边角起毛的《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而在小厅正首最上位,摆着一方漆黑的神龛,其中放有赵弘殷的牌位。台桌前供奉着糕点酒浆,八角铜炉内正冒出袅袅青烟。
赵匡胤盘腿坐于硬木榻上,并未着粗糙的斩衰孝服,而是一身素净的棉布袍服,外面系着一条粗麻的腰带,象征着他仍在孝期。
在此期间,守孝者要停止外部事务,不参与宴饮、歌舞等活动,不得进行婚嫁庆典等喜事,并保持符合丧礼的仪表举止。
更有甚者,还会返回祖籍所在,结庐住在父母坟旁,暂时与妻儿家小分开独居,以示追思父母的养育之恩。
守孝制度在五代的礼崩乐坏下仍有沿袭,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存在很大的变通之处。
正常情况下,若遇父母一方亡故,官员们多会主动奏请离任守孝。
朝廷视具体情形而定,大多准其奏请,允其辞官归乡尽孝,此谓之“丁忧守制”。
但有的时候,因奏请之人身怀要职,亦或国事急迫时,朝廷便会驳回所请,令其不得离任丁忧,而是改以素服办公。
又或者有守制未满,而应朝廷之召复职者——这两种情况则被合称为“夺情起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