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眼下是在东京城中出了命案,死的还是禁军都指挥使的侄儿。

        公服官吏自然不敢妄下断论。

        “杀人者未必是杀人之罪,我只是一时激愤失手,并无蓄意杀人之心。”

        李奕当即辩解道,“难道眼见亲属遭人欺辱,我连反抗劝阻都不行,只能忍气吞声不成?”

        “按照《永徽律疏》中的六杀,我最多只是过失杀人,应不以杀人罪论处。”

        在五代乱世的背景下,律疏规条等混乱不堪,但大体上还是沿袭唐制。

        而此时后周尚未定法,皆用唐之旧典,《永徽律疏》作为唐律的范本,自然具有权威性。

        就算要认下杀人这个事实,那也要往过失杀人上靠,因为过失杀可以用铜赎罪。

        “哦?”公服官吏闻言有些惊诧。

        这个时代下层武夫们能识字的都不多,更别说去了解相对偏门的律法典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