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之前同样是在执教,但与今晚相比,能量和决策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也许是杜克的缘故,也许是老K的刺激,也许是他意识到第四座全国冠军不再遥不可及,总之,他当下的姿态会让印第安纳大学的老人们想起80年代,那是他的巅峰时期。

        迈克·沙舍夫斯基能做的调整并不多,这支杜克队和他执教过的其他杜克队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队内没有带领球队前进的领袖。

        一旦被压制,或者攻防断电,他指望不了任何人站出来扛着球队往前走。

        所以,这种时候只能尽量安排最有把握的人接球。

        杜克的这个人是约什·麦克罗伯茨。

        将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寄托在一个不可靠的人身上,杜克的结局不难预料。

        沙舍夫斯基麻木地做完最后的战术布置,然后看着球员们踏上球场。

        他不敢奢望任何好结果,因为那份沉重感像冰冷的铁链一样缠绕着他。然后他不禁想,现在的我和1993年之后的奈特教练有什么区别?

        奈特早已告别80年代的全盛时期,杜克队史上最伟大的90年代也已经过去了十几年,无形的困境摆在沙舍夫斯基的面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