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甜蜜十六强
NCAA的终极赢家约翰·伍登曾经说过:“失败不是一瞬间的事,失败是一种下意识的集体行为。”
杜克大学的那根紧绷的弦从下半场开始就断开了。
他们努力过,挣扎过,最终的回报是对手愈发猛烈的反击。
这种时候比拼的就是耐力和意志力,但这两样东西并不像是生来具备的天赋,它们更像是一种暂时性的心灵力量,尤其是意志力,人类的意志力能有多强,可以忍受多么糟糕的局面?如果你听过那些拥有钢铁意志的人是如何的坚忍,自然也知道有些人的意志根本经不起挑战。
今年的杜克恰好就是这样的球队。
曾经的全美第一高中生约什·麦克罗伯茨的本质在他的大一赛季便已暴露无遗,哪怕他在大二赛季兑现了一点天赋,但球探也不会再以明日之星的角度去看待他。
杜克在核心球员崩溃的情况下快速地被TTU将分差拉开到21分。
最糟糕的时候,他们落后了25分。迈克·沙舍夫斯基受够了被屠戮,于是五上五下,换下全部主力,摆出放弃这一季的架势,结果却更加讽刺。
杜克的阵容中塞满了美国各级百大高中生,他们都曾是希望之星。但一群来自各个鱼塘的大鱼挤到同一个池子里就会变成修罗场,天赋更高、即战力更强的人进入了轮换,而那些掉队的人则沦为替补,几乎没什么前途可言。他们的能力还在,如果去一所竞争力较弱的学校,他们可能会成为球队的核心。在这种胜负已定的时候上场,反倒让他们轻松上阵,越打越好,比赛结束前五分钟,分差被缩小到16分。蓝魔队在黑暗中看见了一缕微光。
然后,奈特一边对表现糟糕的替补们展开吹风机教育,一边又把本来已经休息的徐凌换回到场上。徐凌上来第一个回合就是不讲理的外线单打,连续运球,变向,虚晃,然后标志性地晃左,右撤步三分出手。
“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