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对这份信任的尊重,也出于对我职业生涯整体规划的负责,我们仍然需要完成此前约定的与其他几家运动品牌的会面。我在此可以向您承诺:如果其他品牌的最终报价无法超越LN的方案,我将非常荣幸地与LN签约,共同开启这段旅程。”
LN的代表对徐凌的回应表示理解。他们对自己的报价极具信心——如此惊人的数字,足以压倒绝大多数竞争对手。
这是一个什么级别的报价?
它几乎等同于当年锐步为勒布朗·詹姆斯开出的、震惊联盟的一亿美元天价合同。然而,想到这个先例,LN代表的心头却不自觉地蒙上一层阴影。
因为詹姆斯最终拒绝了那份合同。那是锐步为扭转命运倾尽全力的豪赌,结局却是詹姆斯选择加入耐克的精英阵营,而锐步自身也在数年后被阿迪达斯收购。
“不,情况不一样,”LN代表暗自摇头,试图驱散这份不安,“应该不会再出现匹配甚至更高的报价了。”
这并非出于对别家公司财力的怀疑,而是基于行业内部的规则与平衡。LN为徐凌所开出的,已是成名巨星级别的价码。对于耐克和阿迪达斯这样的行业巨头而言,像杜兰特那样的7年6000万合同,几乎已是对新秀投资的极限。若给一位尚未经历NBA考验的新秀开出更高待遇,势必引发旗下众多成名球星的不满——团队内部的薪资结构和代言层级一旦被打破,所带来的连锁反应是任何品牌都不愿面对的。
所以,不会的。他反复告诉自己,这几乎是一场必胜的赌局。
曼哈顿中城的四季酒店
阿迪达斯全球篮球事务执行官劳伦斯·诺曼(Lawrenan)站在套房窗前,俯瞰着纽约错落的天际线。他的心情却远不如眼前的景色那般开阔明朗。
作为阿迪达斯篮球业务的掌舵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公司在新世纪所面临的窘境:尽管与耐克同属世界体育用品的两极,但在篮球这片必争之地上,阿迪达斯正节节败退。他们看起来手握一手好牌——所谓的“阿迪五虎”声名显赫。然而,这璀璨星图之下却是难以掩盖的缺陷:麦迪的玻璃属性注定他难以触及预期的巅峰;阿里纳斯的辉煌大多停留在常规赛;邓肯和加内特终究逃不过“内线不卖鞋”的商业魔咒;至于比卢普斯......诺曼苦笑一下,无需多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