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罗克,”这次开口的是徐凌,“那可是耐克。就算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我也得亲眼看看,他们究竟为我准备了怎样的一份‘邀请函’。”

        次日上午,耐克预订的会议室里。

        氛围与阿迪达斯的热烈争取截然不同。耐克的谈判代表团有两人:一位是来自俄勒冈比弗顿总部、负责篮球事务的高级总监托马斯·豪斯(ThomasHouse);另一位,则是勒布朗·詹姆斯的挚友及商业心腹——马弗里克·卡特。由于勒布朗与徐凌同属莱昂·罗斯代理,卡特的出席名义上是“协助沟通”,实则更像是一种姿态的展示。

        卡特此前已在与詹姆斯的私下会面中见过徐凌,他那种依仗巨星好友地位而略显浮夸的作风,并未给徐凌留下多少好印象。

        会议伊始,耐克一方便展现出了一种近乎理所当然的优越感。托马斯进行了一段冗长而精致的品牌自述,细数耐克携手乔丹、科比等巨星的辉煌历史。

        “伊莱,”豪斯的最终总结仿佛在陈述一个不言自明的真理,“选择耐克,远不止是选择一份合约。这意味着您将加入一个真正的精英俱乐部,成为体育世界最强大、最显赫帝国的一员。这是绝大多数运动员梦寐以求的通行证。”

        马弗里克·卡特随即附和,对徐凌露出一个心照不宣的笑容:“没错,勒布朗也总是说,在这里,你得到的远不止是支票,而是一个王国。这就像是你拿到了通往传奇的钥匙。”

        托马斯·豪斯的这番话,效果远不如劳伦斯·诺曼那般打动人心。他花了大量时间回顾耐克的辉煌历史,不断强调代言耐克所带来的“荣耀”,却几乎未曾提及耐克对徐凌个人有任何具体、长远的发展规划或品牌投入。

        这给人一种清晰的印象:他们看重的并非徐凌本身的潜力,而是他所代表的中国市场。这本身无可指摘,毕竟所有品牌对徐凌的兴趣都根源于此。但问题的核心在于,他们究竟愿意为这片市场付出怎样的代价?

        徐凌听罢,脸上露出一丝难以捉摸的微笑,干脆地打断了对方的品牌叙事:“让我们直接谈谈合同吧,豪斯先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