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感言
时隔十一个月,当我即将第三次登上三江时,心情很难简单地用“高兴”来形容。
这近一年的休息,更像一场漫长的跋涉,一步一步涉过自我怀疑的荒野。我无数次问自己:我还行吗?我还能写吗?
直到重新坐回电脑前。
我必须敲下第一个字,但连主角叫什么都不知道,我干脆闭上眼睛,随手打出“徐凌”两个字——好吧,就是你了,这个听起来有点糟糕的名字。
德州理工学院的开头,我写了三四个版本,第一章反复改了五六遍,却始终没能写出一个满意的开局。拖到八月,我知道不能再等了,最终硬着头皮把一份连自己都不满意的草稿交给了编辑和审稿群。
果然,审稿群的反馈是“退步明显”,编辑饼干也指出节奏偏慢,但他依然鼓励我:“节奏慢一点没关系,用好故事留住读者。”
28天过去了。如今终于走到这一步,我就像沟槽的EDG战队一样蠕动,缓慢,但终究爬到了这里。
此刻,我需要感谢所有人。
感谢我的编辑饼干,在我最犹豫、最不确定的时期,给了我最关键的支持和指引。如果没有那时你给的正向反馈,这本书可能根本不会问世。真的谢谢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