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琰还想再争辩,却见女帝眼神一凝,一股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他心中一凛,知道女帝已经做出了决定,只得躬身领命:“臣,遵旨。”
退朝后,萧琰忧心忡忡地回到家中。他坐在书房,眉头紧锁,心中满是焦虑。他知道女帝的顾虑,但他更清楚匈奴的威胁。若再拖延,后果不堪设想。
“公子,您这是怎么了?”书童青竹见他愁眉不展,关切地问道。
萧琰叹了口气:“北境之事,陛下不肯即刻出兵,可匈奴的威胁就在眼前,我怎能不急?”
青竹想了想,说道:“公子,陛下自有陛下的考量。或许,我们可以从长计议,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萧琰摇了摇头:“时间不等人啊。我必须在三日内想出办法,否则,边境百姓又要遭殃了。”他站起身,在书房内踱来踱去,眼神中满是坚定。
接下来的几日,萧琰闭门不出,整日埋首于书房,查阅各种典籍,寻找解决北境之患的良策。他废寝忘食,眼中布满了血丝,却依旧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
而此时的朝堂之上,暗流涌动。一些主战派官员见女帝迟迟不肯出兵,心中颇为不满,暗中联络,想要逼迫女帝下定决心。而主和派则认为萧琰太过激进,纷纷上书弹劾,称其年少轻狂,恐误国大事。
女帝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却始终不为所动。她知道,此时的大乾,需要的是沉稳,而非冲动。她一方面密切关注北境的动向,另一方面则暗中观察萧琰的举动。
三日后,萧琰再次来到紫宸殿,向女帝呈上了自己的奏报。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联合北境周边的部落,共同对抗匈奴。这样既能减少大乾的兵力投入,又能借助部落的力量,一举击溃匈奴。
女帝看着奏报,眉头微蹙:“联合部落?谈何容易。那些部落与我大乾素来不和,怎会轻易相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