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致却摇了摇头:“你如今是吏部侍郎,身份敏感,若亲自前往,必定会引起柳成的警觉。本王已安排暗卫接应,你只需在京城做好准备,等账目一到,便立刻呈给皇上。”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本王会在朝堂上提议,重新修订官员考核制度,以律法的形式明确考核标准,这样一来,即便柳成想包庇,也没有借口。”

        萧琰明白德王的考量,点头应下。接下来的几日,他一边在吏部整理核查材料,一边密切关注江南的消息。柳成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在朝堂上多次针对吏部,指责萧琰“滥用职权”“延误官员任免”,甚至联合几位大臣弹劾萧琰。幸好德王每次都能出面反驳,用详实的证据证明萧琰的工作合理合规,才让柳成的阴谋未能得逞。

        七日后,江南的暗卫终于将账目带回了京城。萧琰连夜整理账目,发现柳成与张霖私吞的盐税竟高达五十万两白银,足够支付江南三州半年的赈灾费用。他将账目与核查小组收集到的其他证据汇总,第二天一早就带着这些材料入宫面圣。

        皇上在御书房翻看这些证据时,脸色越来越沉。当看到张霖克扣赈灾粮款导致百姓饿死的记录时,他猛地一拍桌案,怒声道:“柳成、张霖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欺君罔上,鱼肉百姓!”

        萧琰跪在地上,恭敬地说道:“皇上,柳成与张霖勾结多年,朝中不少官员都与他们有所牵连。若要彻底清查,还需皇上授权,臣愿牵头负责此事,绝不姑息任何贪官污吏。”

        皇上深吸一口气,平复了怒火,对萧琰说道:“朕准了。你可调动大理寺、刑部的人手,全力清查此案。另外,德王之前提议修订官员考核制度,朕看可行,此事也交由你负责,务必尽快拿出方案。”

        得到皇上的授权后,萧琰立刻行动起来。他联合大理寺卿、刑部尚书,成立了专案组,先是将张霖从苏州押解回京,随后又传讯了与柳成、张霖有牵连的官员。柳成见大势已去,试图携带家产潜逃,却被德王派去的人截获,最终被打入天牢。

        此案的审理持续了一个多月,最终柳成被判处死刑,张霖等涉案官员也受到了相应的惩处,私吞的钱财被全数追回,用于江南的灾后重建。消息传出后,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萧琰的名声也在京城乃至全国传开,人们都称赞他是“清正廉洁的好官”。

        第八十四章萧琰见德王李致(二)

        而官员考核制度的修订工作,也在萧琰的主持下顺利推进。他参考历代的考核制度,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官员考核律法》,明确了考核的标准、流程和奖惩措施,规定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官员的任免、升迁挂钩。这部律法得到了皇上的认可,很快便在全国推行。

        制度推行后的第一个考核期,萧琰亲自前往地方督查。他来到江南苏州时,看到曾经因水灾而破败的村庄,如今已重建一新,百姓们在田间劳作,脸上洋溢着笑容。苏州知府换成了一位清廉能干的官员,他向萧琰汇报,新的考核制度让官员们不敢懈怠,都在尽心尽力地为百姓做事。

        萧琰心中感慨,若不是德王在关键时刻的支持,他恐怕难以完成这些事。回到京城后,他再次来到安德王府,此时已是深秋,王府内的枫叶红得似火,随风飘落,铺满了庭院的小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