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林挽晴的论文并没有什么创新点,研究方式,研究方向,试验设计都是前人早就用过的方式,真要说一个的话,那创新点就是凌伊山。
但这就够了,凌伊山的异灵根就足以撑起整篇论文,甚至之后各种试验在凌伊山身上走一遍,那都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东西。
答辩的过程非常顺利,只有一个老师提问,因为凌伊山的灵气强度数据实在太离谱了,他想问问林挽晴当初是不是填错了或者是试验次数太少造成了误差值过大。
对此林挽晴没有多做解释,只是当场请凌伊山上台简单地和那位老师亲自试验一下。
亲身感受过凌伊山金神小火的强度之后,他现在不再质疑林挽晴的数据真实性了,他现在怀疑林挽晴填得太保守了。
之后答辩老师又提了几个无关痛痒的小问题之后,答辩终于结束。
“经过答辩老师投票。”
“一致同意林挽晴同学的毕业论文达到我校的研究生的毕业水平。”
“恭喜你,林同学,毕业答辩顺利通过!”
蔡永宝笑着宣读完最后的答辩结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