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到现在还没被淘汰的同侪,水平都相当不错。所以别人但凡请教他的,不是难点就是容易混淆出错的地方。苏录通过指点同窗,也可以帮自身查漏补缺。
不少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漏洞,就在无数次请教与讲解中,被一个个堵上了……
~~
书院还是按照教学计划,每天周而复始地授课,到腊月时如期讲完了五经通识。
说是通识,但先生们为了尽可能地招揽生源,都使出了浑身解数,还是把‘五经’里里外外,仔仔细细给学生们都讲了一遍。
苏录和朱子和、林之鸿等学有余力的同窗,更是基本能全文背诵了。
其中《诗经》约三万九千字,《尚书》一万八千字,《礼记》约九万九千字,《周易》约两万四千字,《春秋》约一万六千字。
对这些卷王们来说,压力不算太大。此外,苏录还熟读了朱子为《易》作注的《周易本义》,为《诗》作注的《诗集传》,为《礼》作注的《仪礼经传通解》,及其命门人蔡沈为《尚书》作注的《书集传》……
不管将来学哪个流派,肯定都要在朱子的框架内游走,所以这也属于必读书目了。
唯独在《春秋》方面,朱熹未曾有相关撰述,并且他还经常说‘春秋难看,此生不敢问’,‘某平生不敢说春秋’之类,告诫学者不要在《春秋》上浪费过多时间。
但教授《春秋》的牛先生却化劣势为卖点,说这是因为《春秋》微言大义、深不可测,所以能读懂《春秋》的都是牛人,真正牛伯夷的学生就该选《春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