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运笔如飞,转眼写下了十组注音符号:
‘ㄏ’、‘ㄙ’、‘ㄧ’、‘ㄉㄠ’、‘ㄧ’、‘ㄈㄨ’、‘ㄑㄧ’、‘ㄠ’、‘ㄊㄨ’、‘ㄋㄧ丶’。
接着,他抬头又记下十个,继续飞速注音!
速度之快,让看热闹的先生瞠目结舌。再看旁边那十位竞争对手,最快的一个,也才刚刚写下第一个反切上字,反切下字还没着落呢……
这不能怨他们学艺不精,实在是反切法注音太麻烦了。譬如按反切法注‘谳’音,第一步要先从字音中提取声母,然后从数量庞大的反切上字中,找出那个合适的‘鱼’字来。
第二步再提取韵母和声调,从数量更庞大的反切下字中,找到那个合适的‘变’字出来。
最后再检验上字的声母和下字的韵母声调,能不能准确合成‘谳’字的读音。这一步也必不可少,因为反切字太多,而且很多发音相近,不慎重就会错配。
反观注音符号,在你读出发音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该怎么拼写了……
结果等苏录将一百个生僻字全都注音完毕,十位先生一个都没完成,最多的也才注完了七个字……少的连一半都没注完。
“都是什么鬼画符?!”这让先生们甚为破防,有人不服气道:“谁知道你是不是胡写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