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生执笔在书板上写下苏录的破题:
‘君授非天,是谓乱常;臣受非分,乃曰干纪。’
然后朗声道:“苏生破题紧扣‘授受’二字,‘君授非天’合《孟子》‘天与贤则与贤’;‘臣受非分’,扣《礼记》‘君臣有礼’。‘乱常’‘干纪’并题,既破史实之谬,又立全篇义理根基!”
“尔等作文虚浮,病根在义理不深!且观苏生义理如何三层递进,辨明名教——”
“首辨君权,非天命民意不可私授;次明臣道,子之受国是‘三不’之失——不觊位、不悖礼、逆天理;终论危害,私授开‘君臣易位’乱门,合《春秋》斥乱臣笔法!”
“苏生妙处有三:一不就事论事,直抵‘君权天授、臣守臣道’根本,普适古今;二用对句立张力,‘君授—臣受’‘非天—非分’,合孟子雄辩之风。三埋伏笔,‘乱常’‘干纪’为后文‘正纲常’张本,一气贯通!”
学生们听得目瞪口呆,若非先生讲解,他们根本体会不到,这短短十六个字背后,蕴含的这许多功夫。
苏录也有些吃惊,没想到刘先生一下就看得鞭辟入里,当年张先生还得让自己讲一讲才明白呢。
待学生们记录完毕,刘先生又接着讲承题起讲……
学生们听得无比认真,他也讲得十分满足。下课后专门走到苏录身边,诚挚致歉道:“未经你的允许,就拆解你的文章,真的太冒昧了。”
“先生随意就好,文章写出来就是给先生批判的。”苏录忙笑道。通过这堂课,他对刘先生的印象也大为改观,这真是个很有水平且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