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宋仁宗时期,又强化了言官的权重。

        皇权,相权,谏权相互制衡。

        这一方面让政治更加清明,另一方面也确确实实地限制了皇权的欲望。

        等到宋真宗和宋仁宗父子去世,皇位传承到宋英宗和宋神宗时,这二位皇帝却不甘于自己的皇权被制衡。

        所以,他们俩上位以后,一个搞濮议之争分裂宰辅与天下士人的关系,一个支持王安石变法,使得士大夫分裂成了新党与旧党。

        经过多年的政治积累,宋神宗又罢免了王安石的相位,实现了自己的皇权回收。

        到了赵煦时期,因为变法而产生的新旧党争更趋于白热化,士大夫内部继续斗得两败具伤。

        如此一来,相权和谏权依然在衰弱,皇权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到了赵俣这一朝。

        比起宋英宗、宋神宗(包括赵煦),赵俣这个皇帝在继位之初其实非常弱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