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缓缓前行,行至离郑显肃不过三步之处,福身行礼,声音清越如泉:“奴家李氏,参见皇后娘娘。”

        郑显肃微微一笑,那笑容温婉中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免礼平身,本宫虽久居深宫,亦听过你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今日得见,果真是气质非凡,不负‘才女’之名。”

        李清照谦虚道:“娘娘过誉,奴家不过略通文墨,哪有才名可言,皆外人胡乱吹捧耳。”

        郑显肃轻轻摆手示意李清照坐下,说道:“你不必过谦,你的词作,意境清新,情感细腻,笔力独到,不论是《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还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皆是旷世佳作,你之才独树一帜,不输前人。”

        李清照还想谦虚,郑显肃伸手阻止她道:“你既有此才,便该当仁不让也。”

        也不等李清照再说话,郑显肃语气一转:“陛下新近登基,后宫诸眷未繁,难呈昌盛之象。为绵延皇嗣,振宫闱之辉,当选纳淑女,以增其数。此次宫闱科举旨在为官家选治理后宫人才,亦为充实后宫,以促繁荣。你虽整体名次不佳,却在诗词一项惊才绝艳,本宫甚喜,料官家亦爱你之文采……”

        李清照越听越不对劲,她赶紧阻止郑显肃说下去:“娘娘误矣,此间另有隐情……”

        接着,李清照就把她只是来玩的不是来参加赵俣的妃嫔选拔一事原原本本地跟郑显肃说了。

        郑显肃听得眉头直皱,她心想:苏轼、苏辙做事也太不靠谱了,李清照不愿意进宫,你们把她送进来干什么?难道真是让她来玩的?

        话说,一众宰执也不全都是举荐自家的女儿,他们中的不少,像苏轼、苏辙、李清臣、张商英、许将,举荐的是他们的亲朋好友家的女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