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蔡京选择的四辅总管基本上都是他的姻亲故旧。
另一方面,在四辅新军上,蔡京“增利物,添月给,且免出戍。”,总之又是蔡京最喜欢干的用国家的钱加工资加福利来收买人心的老套路。
赵佶看在眼里,哪能让蔡京如愿?
而且,那时的蔡京,经济改革已经初具成效,使得北宋王朝国库充裕,还先是收复了青唐地区,又大败西夏,声势和权势都极高,超过了赵宋王朝的历任宰相。
赵佶担心蔡京势大难控,便将四辅的兵力,每一辅都控制在了两万以下。
下面的执行官员见此,自然就明了,这是皇帝在打压宰相,所以全都纷纷磨洋工,或者阳奉阴违。
直至最后,四辅的总兵力也没有超过五万人马,相关制度也始终都没有完善,又成了一个形同虚设的样子工程。
紧接着,因为天降彗星异象,赵佶开始借故打压蔡京,首先是调整中枢人事削弱蔡京的势力,其次是拆毁蔡京主张的元祐党籍碑,通过赦免元祐党人来否定蔡京的作为,接着蔡京第一次被罢相。
与此同时,赵佶下诏,要求提高朝廷派出的走马承受(也就是宦官)在边境帅司中的话语权。
童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崛起的。
不得不说,赵佶此举虽然有自废武功的嫌疑,但如果站在皇帝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他做得似乎也没有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