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奉先说:“我契丹亦是炎帝后裔,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我契丹与汉族有共同文化渊源,你我两家皆为炎黄子孙,又何必为地土之争,伤了和气?”

        ——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时,希望通过将耶律氏兼称刘氏,来表明契丹族与汉族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也借此彰显辽国在政治和文化上的正统地位。同时,耶律阿保机对萧何辅佐刘邦成就帝业也很羡慕,就把母亲、祖母、曾祖母等母姓一辈赐姓“萧”。

        萧奉先的话音未落,便被赵良嗣打断:“文化渊源虽同,然国界不可混淆。历史之河流,虽有分支交汇,终归于大海,却不可因此否认每条河流之独立流向。契丹虽慕汉风,却也自立一国,行其政令,有其疆界。汉家疆土,历经千年,不可因一时之变迁,而忘却其根本。”

        吕颐浩接过话头,语气温和却坚定:“我大宋承继汉唐遗风,一直以恢复中原、一统天下为己任。燕云十六州,自古以来便是中原王朝之屏障,失去此地,中原门户大开,百姓饱受异族侵扰之苦。今我朝欲取回失地,非为一己之私,实为天下苍生计。望贵国能体恤民心,顺应历史潮流,归还燕云,则两国可长久和平共处,共享太平。”

        萧常哥说:“燕云十六州之归属,历经数朝更迭,早已非单一民族所能独享。今宋辽两国百姓安居乐业,文化交融共生,岂不正是一番盛世景象?若因一时意气之争,重启战火,使得生灵涂炭,文化毁损,岂非违背历史发展潮流,也违背先贤们所追求和平共处之初衷?”

        接下来,两国便为正统、燕云十六州归属问题争辩个不休。

        吵了很久之后,谁也辩不赢对方。

        这事其实也辩不出来个结果。要是靠打嘴仗,就能把燕云十六州要回来,赵宋王朝那么多口才了得的士大夫,不早就把燕云十六州给要回来了?

        最后,韩忠彦说:“是非曲直,自有后人评说。今我等坐于此,非为翻旧账,而是为两国百姓谋福祉求和平。我大宋皇帝陛下心怀慈悲,不愿两国再交战,生灵涂炭,愿以诚意促和,共筑边陲安宁。若贵国归还燕云之地及平滦营三州并管关隘,我大宋愿在贸易、文化交流等方面给予诸多便利,共创双赢之局。”

        萧常哥连考虑都没考虑,就摇头:“此数地亦关乎我大辽国本,失之,我大辽名存实亡,故贵朝之提议,实难从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