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赵良嗣等人册封完颜阿骨打为大圣皇帝时,萧得里底和韩昉也返回到了辽上京,见到了耶律延禧君臣。
萧得里底和韩昉当即就将赵俣见了金使,答应册封完颜阿骨打为大圣皇帝,而且赵宋王朝有可能会与金国联合灭辽,萧普贤女给的上中下三策,以及他们这次出使赵宋王朝根本就没有得到赵俣的接见,原原本本的告诉给了耶律延禧君臣。
早萧得里底和韩昉派回辽国的人,就已经告诉耶律延禧君臣,宋金有可能联合灭辽。
对此,不论是耶律延禧,还是辽国的一众大臣,全都深信不疑。他们将心比心,如果将赵宋王朝与辽国易位处之,他们肯定会跟金国联合,灭掉宿敌赵宋王朝,然后再消灭金国完成大一统,就像当初他们联合西夏不断给赵宋王朝放血,等待消灭赵宋王朝的机会一般。
这就是所谓的“远交近攻”,千古以来,列国纷争,皆循此道。
这也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碾过无数国家的兴衰更迭,其中蕴含的逻辑与法则,往往冷酷而直接。
耶律延禧心中虽有不忿,却也深知大势所趋,非人力所能逆转。他目光深沉,扫视过殿下的群臣,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宋金若联手,我辽国危矣。然则,我大辽立国百余年,岂会轻易言败?诸位爱卿,可有良策以应之?”
结果,偌大的辽国,给出的应对之法,竟然也只是萧普贤女的三策。
而且,因为一众辽国大臣不能像萧普贤女一样影响赵俣,他们给的策略可行性更低。
比如,萧普贤女提出的上策,割让燕地五州、平滦营三州及所有相关关隘,争取到赵宋王朝的全力支持,借赵宋王朝之势剿灭金国,他们只能做到,割让了这些地区,可以确保,赵宋王朝不会再帮金国,他们辽国可以集中全力消灭金国。
比如,萧普贤女提出的中策,孤注一掷,集结所有兵力,同时寻求与金国有宿仇的高丽的援助,集两国之力与金国决一死战,一些辽臣也想到了,但他们却没有把握稳住赵宋王朝,让赵宋王朝作壁上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