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赵俣想了想,说:“先给辽国五十万石粮食、五万兵甲好了。”

        萧瑟瑟吞吞吐吐地说:“前线已有大几十万辽军,这五十万石粮食,只怕杯水车薪,无法支撑辽军长久抗击女真。”

        不算民众,仅前线那几十万辽军,一个月就得消耗掉三四十万石粮食,这么一看,这五十万石粮食最多也就够前线的辽军吃两个月的。

        这也就难怪萧瑟瑟会觉得赵俣给的粮食太少了。

        赵俣说:“今观其行止,察其才器,度其可托与否,而后量以刍粟,方授资助。”

        翻译一下,赵俣这就是在说:我大宋的粮食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辽军也不是我大宋的军队,是,他们将燕平地区割让给大宋,让我完成了大一统,再加上宋辽两国现在的战略目标都是消灭金国,我愿意给辽国提供一定的帮助,但话又说回来,他们想让我养着他们,是不是也得先打两场胜仗,证明一下他们自己的价值?

        萧瑟瑟虽然对辽国很有感情,但她心里很清楚,她再向着辽国,也改变不了她已经是赵俣的妃嫔是不折不扣的宋人的事实,辽人也绝不会认可她是辽人这件事,如果真有一天辽人复国成功了,也会将她当成辽人的耻辱,杀之而后快,关键,没有赵俣力挺她,她不可能坐稳辽国太后的宝座,哪怕她是耶律敖卢斡的生母。

        因此,萧瑟瑟还是得将她的屁股坐到赵宋王朝这边。

        基于此,萧瑟瑟没有再为辽国争取更多的支持,而是语气一转,请示:“可否在长城外与辽人接触之所设置一些榷场,与辽人公平买卖,助辽国民众渡过这一艰难时期?”

        辽金连年战争,加上耶律延禧君臣又没有好好治理辽国,以至于,现在缺粮的可不只辽军,辽国的民众也很缺粮,甚至更缺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