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勇者,速聚旗下,共赴国难……
燕平地区的各个地方,包括燕京城的各主要街头上,很快便张贴出了一张张招募辽人北上抗金的文榜。
辽廷还派人骑马去各个辽人聚集之地宣传招辽人北上抗金一事。
这引起了辽人的极大关注。
一方面,大宋“往外赶辽人”。
另一方面,大辽招募辽人北上收复失地。
宋廷的官吏已在街衢间插遍了新旗,辽廷的使者也贴了告示,言明宋辽交割已毕,旧辽之民若愿北归,可随辽军撤走;若愿留居,便需依大宋规制,束发易服,入籍为民。
有人看着告示上头的“北归”二字,回忆着他们在辽国统治下过的生活;有人则望着布庄里挂出的右衽衣衫,目光在自己身上左衽的旧袍上打了个转。
一些辽人在争执,他们有的往腰间系着箭囊,说要随辽军北上,击败女真人,收复他们辽人的故地;有人却摇着头,说辽国已亡,五京皆失,朝廷都只是大宋朝廷下的一个部门,北上就是颠沛流离,就是无家可归,就是全家都无法安稳的生活,而大宋虽然让他们改变,却也是真心想接纳他们,不然,为什么费这个劲?
经过几日的争执,北归的队伍在城门外排起了长队。有契丹牧民赶着牛马骆骡驴,其背上驮着卷得紧紧的毡毯;有汉儿工匠背着工具箱,箱子里还藏着辽廷授予的“巧匠”令牌;还有奚族、渤海、阻卜、室韦、女真族的男子,拿上辽廷新发给他们的长枪,告别家人,毅然决然地去为国而战。
而选择留下的人,则正忙着换上右衽的衣服,学着汉人留起头发,并亲手将所有带契丹文字的书籍、金石、简牍帛书全都卖给大宋朝廷,至于其他契丹文字一律抹掉销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