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再苦再难,种师道都得接着。

        种师道跟仇悆、张俊、张叔夜等人商量一番,觉得还是将赵寿放在做事稳健又善战的张俊军中为好。

        而且,神机军才是大宋的未来,这也好让赵寿好好接触一下大宋最先进的军队是如何战斗的。

        张俊领到这个烫手的任务了之后,不敢怠慢,他直接将赵寿等人安排在了他的侄子张子盖的军中。

        别以为张子盖是张俊的侄子,就误会他是个纯粹的纨绔子弟,实则不然,他可是张俊手下数得上数的大将,而且心思细腻,关键时刻敢打敢拼。

        历史上,在苗刘兵变时,张子盖作为张俊部的先锋跟随韩世忠参与讨伐苗傅叛军,因功升到武功郎。后来,伪齐大举南侵,张子盖又在藕塘之战有战功。金人破盟之后,张俊所部收复宿、亳二州,败金军于柘皋的重大战役,张子盖都参与了。等到完颜亮破盟,张子盖受命援救海州,在城外与金军大战,两败金军,将数千金军赶入水中淹死,终于解海州之围。虽然之后他并没有接受魏胜的建议,趁胜追击,而是以“受诏解围,不知其他”的理由退回了泗州,但考虑到当时他已年界五十,其他南渡将领如成闵、赵密、王权等到了这个年龄多已变得胆小怕事,张子盖能在野战中击败金军,殊为不易。

        因为赵俣已经下过圣旨,要赵寿匿名锻炼,向来最听话的张俊,根本就没告诉张子盖,赵寿到底是什么身份。

        当然,张俊也没坑他的侄子,而是含含糊糊地跟张子盖说了一句,赵寿是朝中大人物之子,不可怠慢。

        张子盖一听,也耍了个小聪明,把赵寿几人调到了赵俣长子赵衍的麾下。

        张子盖心想,赵寿的关系再硬,还能硬过当今陛下的长子,我将他交给大皇子管束,肯定没问题吧?

        就这样,赵衍和赵寿这兄弟俩在前线相遇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